766
首页 > 思政教学 > 教学规范 > 正文
思政教学
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规范(讲授)
添加时间:2021-05-15

课程号

BB0930106

课程名称

形势与政策

课程英文

名称

Situation and Policy

总学时数/周数

32/16

学分

2

讲授学时

32

实验

学时

实习周数

开课单位

bat365官网登录入口

适用专业

所有专业

课程类别

通识教育课程

修读方式

必修

先修课程

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》、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

考核方式

考核方式为课下论文考核,学生综合成绩评定的计算公式是:

综合成绩=平时成绩*50%+论文成绩*50%

平时成绩的确定主要是学生上课出勤率、课堂问答、小组讨论、课下作业和暑期实践这几项因素,其中,上课出勤率和课堂问答占70%,其他的占30%。课堂出勤率主要以对学生的点名、课堂小作业、课堂新闻等方式来完成;课堂问题主要针对上节课所讲问题提出,也有课程进行中的问题;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6人左右一组,给定题目,然后围绕题目讨论,每小组推荐一人发言;课下作业一般为课后习题,有时也会布置一些与时政联系紧密的题目;暑期实践一般在每年暑假开展,与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外实践课同时展开,一般会有若干主题选择,学生就选定主题回家调研,形成心得报告。

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

教材:《形势与政策》,本书编写组 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。

教学参考书:

1,《价值观教育与素质培育: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》,闻竞 著,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。

2,《形势与政策》,原丽红 等编,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。

3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,卫灵 主编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。

课程简介

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是按照中宣部、教育部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文件要求所开设,课程严格落实中共河北省教育工委、河北省教育厅“关于转发教育部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》的通知”(冀教政体[2015]21号)文件精神,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,从大二开始,连续开四个学期,共32学时,2学分。

课程具体时间和学分分配为:大二上学期8学时,0.5学分;大二下学期8学时,0.5学分;大三上学期8学时,0.5学分;大三下学期8学时,0.5学分。课程分为四大部分,每部分一章,每章四小节,开课的四学期,每个学期学习一章,章的题目相对固定,但节的内容每学期需要更新,更新的依据是教育部发布的《****年上半年高校“形势与政策”教育教学要点》和《****年下半年高校“形势与政策”教育教学要点》两个文件。

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的四个部分,即四个章节分别是:第一章,人生与价值,主要讲述与大学生有关的话题;第二章,国家与社会,主要讲述国内热点话题;第三章,中国与世界,主要讲述国际热点话题;第四章,时事政治,主要补充一些突发性的重大时政话题,特别是研究生考试、公务员考试、事业单位招考中重点关注的话题。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全部围绕章的题目来组织,既相对固定,又比较灵活。

同时,本课程会注重特殊性,对学生进行普适性教育,也会进行特色性教育,如讲解学校所在地区的基本形势和政策,发展趋势,学校自身的办学历史、文化传统、著名人物、学生自我的集体价值定位等。

能力培养任务

第一,理解能力。主要培养大学生深刻理解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的能力。该能力通过对重大时政问题的讲解,教授学生以正确的理解路径来看待问题。这一能力要求是本课程对学生的最低要求,也是普遍性要求。

第二,分析能力。主要培养学生对某一事件或主题的洞察力,其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可以从事件的表象看到其本质。分析能力稍高于理解能力,后者只是基于对事实的看法,尚未涉及到对事件本身的看法,而分析能力则要求学生对某一事件或问题有正确和独立的看法,可以洞穿表象,发现本质。

第三,综合思考能力。综合思考能力是在上述两大能力之外,基于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,综合对待某一事件或主题,运用一定的分析框架,在事件本质基础上,不仅能够对该事件完整地描述、分析、理解,并能辩证而科学地分析事件走向、性质和发展趋势。这一能力培养任务相较于前两者较高,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才能达到。

一、课程概况

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是根据中央宣传部、教育部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文件要求,为了落实中共河北省教育工委、河北省教育厅“关于转发教育部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》的通知”(冀教政体[2015]21号)文件精神所开设的必修课,共计2个学分,32个学时,分4学期上课,即大二上、下学期和大三上、下学期这4个阶段,每学期学时数为8个,上4次课,每学期上课和考核及格后,获得0.5个学分。

详细情况见下表:

上课时间

学时

学分

考核方式

大二(上)

8学时

0.5学分

课下论文

大二(下)

8学时

0.5学分

课下论文

大三(上)

8学时

0.5学分

课下论文

大三(下)

8学时

0.5学分

课下论文

合计

32学时

2学分

4篇论文

课程成绩为平时成绩+期末考核成绩,其中,平时成绩比例为50%,期末考核成绩比例为50%,期末考核采用课下论文的方式,每次由任课教师布置论文题目,学生按要求写作后,按规定时间交到规定地点。

早在2008年,我校就成立了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教研室,招聘了部分专职教师,已经形成了一支专、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。现有专职教师5人,兼职教师8人,实际上课教师为8人,2016年和2017年计划在现有情况下,再招聘专职教师2-3人,达到教育部所要求的师生比。

二、课程知识、能力体系

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知识(能力)体系

序号

知识单元描述

知识点

对应能力

学时

要求

1

人生与价值

大学生活

分析能力

2

了解

人生规划

分析能力

2

了解
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
理解能力

2

掌握

学校基本情况

理解能力

2

熟悉

2

国家与社会

河北省省情

综合思考能力

2

熟悉

中国国情

综合思考能力

2

掌握

和谐社会建设

分析理解能力

2

熟悉

生态文明社会建设

分析理解能力

2

熟悉

3

中国与世界

中国外交概况

理解能力

2

了解

世界经济形势

分析能力

2

掌握

世界政治形势

分析能力

2

掌握

国际关系与世界热点

分析能力

2

了解

4

时事政治

当年国内时政热点

综合思考能力

2

熟悉

当年国际时政热点

综合思考能力

2

熟悉

突发热点问题(一)

分析理解能力

2

了解

突发热点问题(二)

分析理解能力

2

了解

“要求”指学生对知识、能力掌握的熟练程度,填写:了解、熟悉、掌握。

三、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

理论教学部分(按章节顺序填写)学时:

第一章

人生与价值

教学目的

和要求

教学目的:

1,让学生了解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,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作出合理规划。

2,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人生有初步规划,该规划基本符合社会实际和学生本人实际。

3,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含义。

4,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,增强作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一员的自豪感,增强学生奋发学习的精神动力。

教学要求:

1,学生能够对不同层次要求的知识分类掌握,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能了解,更要熟悉和掌握。

2,本单元教学的最大任务是树立学生的态度,特别是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,进而树立充满“正能量”的人生观、世界观和价值观。

重点和难点

重点:

1,大学生活的特点和应对态度。

2,未来人生的分布规划。

3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应用。

4,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的精神传承。

难点:

1,如何排解大学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和生活困难。

2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。

“三基”分析

基本知识:

1,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定位。

2,人生规划的方法与标准。

3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层次与实际应用。

4,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的产生与发展历史。

基本理论:

1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。

2,大学生身心发展理论。

基本方法:

辩证分析法、例证法、讨论法、对比法。

教学内容与

学时分配

教学内容(8学时)

§1大学生活。(2学时)

(1)高等教育与大学生活;(2)中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与近年来发展情况;(3)如何适应大学生活;(4)大学生活中的收获与惊喜;(5)大学生活中会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;(6)大学生活之外。

§2人生规划。(2学时)

(1)人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特点;(2)如何规划未来人生;(3)考研;(4)公务员;(5)就业;(6)其他的人生规划方式;(7)成功案例。

§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(2学时)

(1)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;(2)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;(3)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;(4)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;(5)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应用。

§4学校基本情况。(2学时)

(1)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的校史;(2)校训与学校精神;(3)先进人物与事迹;(4)学校发展战略。

教学方法与

教学手段

教学方法:

课堂以多媒体讲授、引导为主,适当提问、讨论。

教学手段:

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,通过图片、影视资料和相关报道材料对所教授内容有初步了解,同时也进行板书讲解,详细分析,并适当互动讨论,布置思考题,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认知,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。

本章思考题

1,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?

2,人生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?

3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是什么?

4,如何传承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的优良传统?

主要

参考资料

1,《价值观教育与素质培育: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》,闻竞 著,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。

2,《形势与政策》,原丽红 等编,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。

3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,卫灵 主编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。

备注

制定者:闻竞

第二章

国家与社会

教学目的

和要求

教学目的:

1,让学生熟悉河北省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。

2,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国情,并掌握中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情况。

3,熟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情况,并能举出正面的例子。

4,对生态文明的定义有所认识,清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。

教学要求:

1,对河北省的省情和中国国情能够做到清楚掌握。

2,能够正确认识在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负面事例,并能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它们。

重点和难点

重点:

1,河北省的发展优势与劣势。

2,中国国情的国内认知与国际认知。

3,和谐社会的核心含义。

4,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重大历史意义。

难点:

1,中国现实国情对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决定性作用。

2,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。

“三基”分析

基本知识:

1,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形势与趋势。

2,中国社会发展的情况。

3,和谐社会建设提出的背景、过程和理论发展。

4,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。

基本理论:

1,和谐社会建设理论。

2,生态文明发展理论。

基本方法:

辩证分析法、例证法、讨论法、对比法。

教学内容与

学时分配

教学内容(8学时)

§1河北省省情。(2学时)

(1)河北省基本概况;(2)河北省行政建制与历史发展;(3)河北省的经济情况;(4)河北省的社会与文化发展;(5)河北省重大时政案例分析。

§2中国国情。(2学时)

(1)中国历史与发展规律;(2)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选择;(3)当今中国基本国情分析;(4)经济发展;(5)政治进步;(6)文化与社会;(7)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。

§3和谐社会建设。(2学时)

(1)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;(2)和谐社会理论;(3)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;(4)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就。

§4生态文明社会建设。(2学时)

(1)生态文明的含义;(2)生态文明社会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;(3)国内建设经验与国际教训;(4)未来发展战略。

教学方法与

教学手段

教学方法:

课堂以多媒体讲授、引导为主,适当提问、讨论。

教学手段:

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,通过图片、影视资料和相关报道材料对所教授内容有初步了解,同时也进行板书讲解,详细分析,并适当互动讨论,布置思考题,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认知,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。

本章思考题

1,河北省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?

2,中国国情对于发展模式选择的决定性作用如何体现?

3,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是什么?

4,生态文明社会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?

主要

参考资料

1,《价值观教育与素质培育: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》,闻竞 著,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。

2,《形势与政策》,原丽红 等编,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。

3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,卫灵 主编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。

备注

制定者:闻竞

第三章

中国与世界

教学目的

和要求

教学目的:

1,让学生了解中国所处国际环境和奉行的外交原则。

2,让学生掌握世界经济格局的定义,了解世界经济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。

3,熟悉世界政治运行的机制和发展情况。

4,对于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政治中的热点有基本了解和认知。

教学要求:

1,能够认清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与走向。

2,能够对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有所了解,掌握它们产生的历史、发展脉络,并能有独立自主的分析观点。

重点和难点

重点:

1,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。

2,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。

3,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。

4,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与基本分析方法。

难点:

1,当代中国外交原则的延续性和发展性。

2,国际关系中热点问题的分析方法。

“三基”分析

基本知识:

1,中国外交的基本情况与秉持原则。

2,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。

3,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情况。

4,国际关系与世界热点问题。

基本理论:

1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。

2,国际关系中的层次分析理论。

基本方法:

辩证分析法、例证法、讨论法、对比法。

教学内容与

学时分配

教学内容(8学时)

§1中国外交概况。(2学时)

(1)中国外交的历史;(2)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;(3)中国外交面临的基本形势;(4)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;(5)中国参与的重大外交事件。

§2世界经济形势。(2学时)

(1)世界经济的含义与发展情况;(2)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;(3)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;(4)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;(5)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提出与建设。

§3世界政治形势。(2学时)

(1)世界政治的含义与发展情况;(2)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;(3)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;(4)世界政治新秩序。

§4国际关系与世界热点。(2学时)

(1)恐怖主义与“反恐”;(2)朝鲜核问题;(3)中东问题;(4)大国崛起问题;(5)环境保护与全球治理。

教学方法与

教学手段

教学方法:

课堂以多媒体讲授、引导为主,适当提问、讨论。

教学手段:

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,通过图片、影视资料和相关报道材料对所教授内容有初步了解,同时也进行板书讲解,详细分析,并适当互动讨论,布置思考题,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认知,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。

本章思考题

1,中国外交所奉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?

2,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是如何形成的?

3,中国提出的世界政治新秩序主张有哪些?

4,朝鲜核问题如何产生?解决机制什么?

主要

参考资料

1,《价值观教育与素质培育: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》,闻竞 著,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。

2,《形势与政策》,原丽红 等编,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。

3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,卫灵 主编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。

备注

制定者:闻竞

第四章

时事政治

教学目的

和要求

教学目的:

1,让学生熟悉当年发生的国内时政热点。

2,让学生熟悉当年发生的国际时政热点。

3,让学生了解突发的热点问题。

教学要求:

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看待当年发生国内和国际时政热点,以及突发性问题,并能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它们。

重点和难点

重点:

1,当年国内时政热点。

2,当年国际时政热点。

3,突发热点问题。

难点:

正确分析当年发生的国内和国际时政热点,以及突发热点问题。

“三基”分析

基本知识:

1,当年国内时政热点。

2,当年国际时政热点。

3,突发热点问题。

基本理论:

1,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。

2,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。

基本方法:

辩证分析法、例证法、讨论法、对比法。

教学内容与

学时分配

教学内容(8学时)

§1当年国内时政热点。(2学时)

§2当年国际时政热点。(2学时)

§3突发热点问题(一)。(2学时)

§4突发热点问题(二)。(2学时)

教学方法与

教学手段

教学方法:

课堂以多媒体讲授、引导为主,适当提问、讨论。

教学手段:

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,通过图片、影视资料和相关报道材料对所教授内容有初步了解,同时也进行板书讲解,详细分析,并适当互动讨论,布置思考题,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认知,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。

本章思考题

1,国内时政和国际时政话题选择的标准是什么?

2,如何看待突发性的热点问题?

主要

参考资料

1,《价值观教育与素质培育: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》,闻竞 著,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。

2,《形势与政策》,原丽红 等编,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。

3,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,卫灵 主编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。

备注

制定者:闻竞

上一条       下一条

关闭

网站:www.chinaqianju.com
地址: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中国河北保定灵雨寺街289号      版权所有:bat·365官网(中文)官方网站-登录入口 Copyright©2024

Baidu
sogou